又称吴哥窟,位于柬埔寨,被称作柬埔寨国宝,是世界上最大的庙宇类建筑,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高棉式建筑。
其原始的名字式Vrah Vishnulok,意思位"毗湿奴的神殿",中国佛学古籍称之为"桑香佛舍"。苏利耶跛摩二世(1113—1150年在位)时为供奉毗湿奴而建,三十多年才完工。
吴哥窟式吴哥古迹最精华的部分,也是柬埔寨早期 建筑风格的代表。
吴哥城(Angkor Thom)里面的巴戎寺(Bayon)中,有49座巨大的四面佛雕像,佛像为典型高棉人面容,个个面带笑容,据说是建造巴戎寺的神王阇耶跋摩七世的面容。佛像脸带安详的微笑,这就是令吴哥窟蜚声世界的“高棉的微笑”。
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吴哥古迹列入世界文化遗产。此后吴哥窟作为吴哥古迹的重中之重,成为了柬埔寨一张亮丽的旅游名片。
吴哥窟的艺术杰作,不仅表现在吴哥窟的建筑本身,还在于它的浮雕石刻,是整个吴哥艺术的精华。
这些浮雕手法娴熟、场面复杂、人物姿态生动、形象逼真,采用重叠的层次来显示深远的空间,堪称世界艺术史中的杰作。
吴哥窟规模宏大,是错综复杂的建筑群,包括台基、回廊、蹬道、宝塔,全部建筑用砂石砌成,石块之间无灰浆或其他黏合剂,靠石块表面形状的规整以及本身的重量彼此结合在一起。
当时的石工可能还未掌握拱券技术,所以吴哥窟没有大的殿堂,石室门道均狭小阴暗,艺术装饰主要集中在建筑外部。